《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新《固廢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于2020年4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那么,《固廢法》新舊版,差別在哪里?有哪些亮點?你是一樣充滿好奇?
新《固廢法》出臺的重大意義
新《固廢法》對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大意義,非常必要。特別是在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修訂固廢法,完善對工業固體廢物、包括醫療廢物在內的危險廢物,以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的管理制度,非常及時。
新《固廢法》體現了新形勢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成功經驗,突出問題導向,回應公眾期待,滿足實踐需求,健全長效機制,制度規范可行,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對加強疫情防控,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新《固廢法》的十大亮點
亮點一:應對疫情加強醫療廢物監管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及時處理醫療廢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環節,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關口,醫療廢物能否安全處置,關系著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二次污染的關鍵。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新《固廢法》增加了對醫療廢物的監管要求,包括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明確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和主體責任、完善應急保障機制等內容。
亮點二: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2017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1347.8萬噸,同比減少40.4%,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的各項舉措和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贊譽。
新《固廢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家逐步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商務、發展改革、海關等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亮點三: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垃圾圍城”成為全國大中型城市發展中的“痛點”。由此衍生的土地侵占、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有差距。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啟動了垃圾分類,其中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到53.9%,其中上海、廈門等14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實踐證明,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防治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
新《固廢法》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亮點四: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
近年來,伴隨網購和外賣的風行,過度包裝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問題比較突出。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600億件,同比增長26.6%,僅快遞所耗膠帶就可以纏繞地球1200余圈。
新《固廢法》針對過度包裝問題,鼓勵綠色包裝、制定相關標準、加強包裝物回收、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方面作了相關規定,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亮點五:推進建筑垃圾污染防治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建筑行業迅猛壯大,在工作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建筑垃圾也不斷增加。據統計,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總量約為15-24億噸之間,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40%。未來,隨著加速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建筑垃圾總量會越來越多,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工作亟須推進。
新《固廢法》加大推進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力度,在加強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分類處理、科學回收、綜合利用等全過程管理方面作了相關的規定。
亮點六:完善危險廢物監管制度
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危險廢物日益增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010.1萬噸,2018年達到4643.0萬噸,同比增長15.78%。由于危險廢物帶來長期的環境污染和潛在的環境影響,社會公眾對危險廢物問題十分關注。
新《固廢法》回應社會公眾的關切,對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動態調整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強化危廢處置設施建設、規范危險廢物貯存、加強危廢跨省轉移管理等危險廢物監管制度進行了完善。
亮點七:取消固廢防治設施驗收許可
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新要求,取消了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驗收實施的行政許可,改為建設單位自主驗收。將原《固廢法》第十四條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修改為新《固廢法》第十八條第二款“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并向社會公開。”
亮點八:明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簡稱EPR),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所承擔的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新《固廢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國家建立電器電子、鉛蓄電池、車用動力電池等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電器電子、鉛蓄電池、車用動力電池等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按照規定以自建或者委托等方式,建立與產品銷售量相匹配的廢舊產品回收體系,并向社會公開,實現有效回收。國家鼓勵產品的生產者開展生態設計,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亮點九:推行全方位保障措施
新《固廢法》專門增設“保障措施”一章,作為第七章,系統規定強制保險、資金安排、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綠色采購等保障措施。從用地、設施場所建設、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從業人員培訓和指導、產業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污染防治技術進步、政府資金安排、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社會力量參與、稅收優惠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
亮點十:實施最嚴格法律責任
新《固廢法》在法律責任這一章,從過去共21條,增加到現在共23條,增加了處罰種類,提高了罰款額度,對違法行為實行嚴懲重罰。例如,對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和處理后的污泥的,無許可證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將境外的固體廢物輸入境內的,以及經中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的,最高都可罰到五百萬元,這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中,是最高額度的處罰。除此之外,還在第二十七條明確授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證據滅失、被隱匿或者非法轉移的,以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予以查封、扣押;在第二十八條明確了信用記錄制度,將相關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第三十一條明確了有獎舉報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舉報,對實名舉報并查證屬實的,給予獎勵。(澎湃新聞)